首页

女王收奴网站

时间:2025-05-24 02:48:14 作者:(友城故事)跨越中缅边境的减贫之路 浏览量:98586

  中新社香港9月26日电 题:大亚湾核电站向香港供电30年 中电冀参与内地绿能市场

  中新社记者 魏华都

  “我已故的父亲一直对向中国内地供电感兴趣。1978年内地改革开放后,中电集团便开始向广东省供电,到20世纪80年代我们与内地合资兴建大亚湾核电站,此后持续与许多内地企业保持合作。”

  中电集团在20世纪70年代末与中国内地能源市场结缘,是首批进入内地的外资电力发展商。中电集团的主席米高·嘉道理及其子斐历·嘉道理日前在香港接受中新社采访,现年83岁的米高·嘉道理说:“电力是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我们很高兴成为内地经济增长的重要部分。”

9月19日,中电集团主席米高·嘉道理(左)和其儿子斐历·嘉道理在香港接受中新社等媒体采访。 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

  中电是内地电力改革的见证者与参与者,2024年对其而言注定不凡。这一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大亚湾核电站向香港供电30周年。访谈中,嘉道理父子回顾了中电参与内地和香港的发展历程。

  “过去40多年,我们和内地在合作中建立了互信,从合作中互相学习、互惠互利,这种合作有利两地民众。我相信这种信任将可以长久下去。”米高·嘉道理说。

  如今,中电集团已成为内地能源业最大境外投资者之一,总投资额约500亿港元,涵盖核能、风力、太阳、水力和燃煤等。

  “与10年前比较,中国增长非常迅速,能源产业更是领先全球,这将产生很多新机会,例如我们正加速投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我们应抓紧这个机遇。”米高·嘉道理说。

  中国提出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并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为此,内地加快部署核电以及其他绿色能源的使用。

  米高·嘉道理认为,内地经济将持续复苏,他对此充满信心,而作为一个体量庞大的经济体,内地经济加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巨大。在绿色能源越来越重要的今天,人们希望减少碳足迹,唯一的方法是使用核能,其价格和产能相对稳定、更符合经济效益,比使用其他可持续能源更可靠。

  斐历·嘉道理补充说,中国目前采用的自主研发的第四代核电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而且安全性得到保证。与欧美国家不同,中国在核领域无疑是全球领头羊,其发展核电具备优势。同时,中电具备管理专长,是可靠的合作伙伴,这在过去数十年与内地伙伴的合作中已经得到证明。

  访谈中,嘉道理父子表示希望未来继续与内地达成合作。斐历·嘉道理透露,除了核电,中电正在研究中国发展绿色氢气的可行性,希望参与中国可再生能源事业,成为其中一份子。

9月19日,中电集团主席米高·嘉道理接受中新社等媒体采访。 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

  目前,中电在内地有投资大亚湾核电站和阳江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于1994年投产,是内地首座大型商用核电站,中电股权25%,每年发电量超过150亿千瓦时,营运初期其中七成电量供应香港,2014年底起增加至八成,至今累计输送香港电量达3145亿千瓦时,占香港总用电量的四分之一。

  米高·嘉道理乐见中电核足迹不断扩大,认为大亚湾核电站是一家成功的合资企业,他认为核电是较可靠的洁净能源,希望寻找更多在内地的核能投资机会,并透露中电正与内地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探讨引入更多核能到香港,以帮助香港于2050年实现碳中和。

  谈及目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问题。米高·嘉道理自称是乐观主义者,认为经济正经历周期性演变,一切将会逆转,但某些国家及地区正发生战争,唯一出路是“对话”。斐历·嘉道理期待世界需要重拾多边自由贸易、变得更国际化,与中国合作。

  嘉道理家族扎根香港逾140载。米高·嘉道理已执掌中电57年,但他看来依然神采奕奕。他说:“只要我还能为中电带来价值,我将持续在此工作下去。”(完)

【编辑:曹子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新疆霍尔果斯口岸通行中欧(中亚)班列累计突破4万列

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表示,临床医学是暨南大学的一块金字招牌,在全国范围内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大学寄厚望于奋战在医疗界和教育界、科学技术界的临床医学校友们,为粤港澳公共医疗、医学教育、科学技术的进步建功立业。

福建发现全球最大的恐爪龙类足迹

关于未能清偿到期债务的情况,证监会则表示,截至2023年8月31日,恒大地产自2021年1月1日以来,共有2983笔未能清偿到期债务未按规定及时予以披露,涉及金额2785.31亿元。

买了重疾险,为何难理赔?

南宁12月8日电 (韦佳秀 林浩)“国际合作能够在制作层面提升中国电影的品质和竞争力,从而更好地满足全球观众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中国著名导演胡玫8日在广西南宁表示。

莫斯科恐袭事件:俄方称恐怖分子曾计划经俄乌边境逃离

一组数据,见证文化交往的“双向奔赴”:今年上半年,全国移民管理机构共查验出入境人员2.87亿人次,同比增长70.9%。这得益于互免签证、144小时过境免签等利好政策的落地实施。

罗纳尔迪尼奥在杭助力公益 感受科技助残力量

颜宁表示,在深圳医学科学院成立一周年的重要节点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中心,是大湾区医疗健康产业迈向国际化的新起点。试验中心将与试验所深度协同,做好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通过联合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共享数据和资源,加速临床试验成果的转化应用,推动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